三大航继续巨亏!行业运力过剩!机场产能过剩!机场进入“飞机存量争夺战”!大型机场的目标千篇一律!行业需要慢下来!
2024-07-17

|

1565

三大航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中国国航净亏损约为23亿元到30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4.51亿元;

南方航空净亏损10.6亿元至15.80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28.75亿元;

东方航空净亏损24亿元至29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62.49亿元。

虽然比2023年亏损减少,但是依然有较多的亏损,考虑还有四季度的传统淡季,航空公司的经营压力依然巨大,全年盈利的目标还有难度。

曾经展望暑运,认为2024年暑运似乎并不乐观。美国航空大跌15%,衰退预期增强!我国航司同样面临考验,史上最弱的暑运临近!小编判断:随后在三季度后期或四季度末迎来倒闭以及经营难以为继的浪潮。大型航空公司很可能全年亏损,中等航空公司微利。小航空公司持续亏损。

目前暑运已经过去半个月,虽然航空公司都盈利了,但是相较23年都有不少的差距。

行业运力过剩&机场产能过剩

后疫情时代最差的旺季(暑期)!机票跳水!客座率不到八成!我们该反思什么!行业运力过剩!这是最本源的问题,飞机过多,竞争过于激烈,自然很难经营。根据我测算,全行业飞机大约过剩了400架!

对于行业的冷暖,机场和航空公司的朋友感知并不完全一致。毕竟行业飞机数量比19年增加了12-13%,所以行业运输总量还是超过了疫情前,从机场的角度感知,会觉得旅客还在增长,只是可能增速慢了点,特别是在放量的大型机场,人数还是在增长的。而小机场还是颇有压力,毕竟行业的飞机就这么多,都去放量的大机场了,小机场自然感到压力,感到缺飞机。
然而,从航空公司角度感知,行业的飞机多了很多,运力过剩,效益变得更差了,所谓增产不增效,原来赚钱的航线因为更多航班的加入,变得不再赚钱,国际航线也随着大量航班的恢复,也不再有利可图。

经营压力与日俱增。毫不夸张的说,航空公司朋友的信心比2023年差远了。大型航空公司很可能全年只实现微利甚至亏损,中小航空公司经营很可能只能达到年度目标的一般。


从今年开始,过去几年一轮机场大规模的改扩建将陆续投入使用,机场的物理设施包括跑道、候机楼有一批大规模的投用,不少大型机场都有了容量释放的巨大空间,虽然从时间角度看,尚需要容量评估、并且逐步释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都能够满足容量增长的需求。

国内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机场还在不断的扩建,未来大型机场都有很多新增容量,但是航空公司的飞机增长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飞机增速太高,航司效益不佳;飞机增速低,未来更多机场会吃不饱。除了核心城市圈外,我判断未来会有很多省会级的机场在扩建之后都吃不饱。

所以我判断:未来至少在2029年之前,除了极个别机场之外,大多数机场都不再会像以前那么饱和、稀缺,不再会像以前那么“建成即饱和”,这也意味着机场时刻利用率可能下行,时刻资源不再那么稀缺。毕竟我们的机场改扩建速度远快于行业增长的速度。航空公司也不再需要为了占据资源而强行飞行一些效益并不理想的航线(类似幽灵航班)。在存量市场中(中低速增长的市场)航空公司为了“未来”投放运力的价值大幅下降。

我认为未来航空公司的考验会更多,特别是维修成本会大幅上升,重要部件维修周期更长,飞机租金持续上涨,都会对航司经营带来持续的压力。

考虑全行业飞机机队增速越来越低,对机场来说就是存量飞机争夺战,请各位机场的朋友一定要明白,飞机总数就那么多,那么多机场都扩建了,僧多粥少,想发展或者想维持规模,那么就要陷入存量飞机的争夺战!

我见过不少文章还在用传统思维分析机场发展,几乎所有大型机场都在“打造枢纽”,都要“构建航班波”,都要“增加宽体机”,都要“发展中转”,都要“多式联运”,都要“发展国际航线,开通更多航点,吸引外国航司”,都要“航旅融合”这些正确的废话,千篇一律,高度雷同!我认为机场都需要花花心思,做出自己的特色,以及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定位以及设定目标!

总结一下:简而言之,行业发展都需要慢下来,飞机引进慢下来,让航司经营效益更好!机场改扩建也需要慢下来,让机场间竞争减少!让机场的债务压力更小!

民航资质办理 联系电话1861025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