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在董宇辉直播间“破万卷”:见到旷野、闻到花香!
2024-08-22

|

1889

以光绘文学,以风会真意。

8月21日晚8点半,作家李娟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与董宇辉在秋日的乌鲁木齐,开启一场关于文学的对谈,以此作为董宇辉新疆之行的收尾。当李娟遇上董宇辉,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文学火花?

66c6a81446114.png

当晚1个多小时的对谈直播过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李娟作品《我的阿勒泰》《遥远的向日葵地》《九篇雪》《冬牧场》《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三部曲,在直播间显示销售数量已超过20万册。访谈结束后销量还在上涨。



66c6ad22dacc8.png66c6ad373f229.png


















 李娟:我完全相信我的文字判断力

伴随着短剧《我的阿勒泰》的爆火,李娟的作品和文字再次映入读者的眼帘。李娟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将阿勒泰的美丽与宁静勾勒在读者的眼前,她的文字充满生命力和治愈力,仿佛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魔力。李娟曾说:“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其实最向往的是我自己。”


66c6a9837c1d5.png


李娟说:“文学会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谈及对文字独特的把控能力,李娟表示:“首先要有个学习的过程,阅读就是我学习的过程。把控文字是有天赋的,这种天赋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天赋,而不是写作的天赋。我也是在阅读的学习过中写作能力越来越好的。从写《冬牧场》开始,我的写作就突然柳暗花明了,感觉写作变得水到渠成。”


李娟称自己写作的契机是在小学二年级,发现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同学中较出色,自己的作文能够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和夸赞,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这一刻,一个孩子得到了肯定和信心,写作的种子因此也被种下。


与又i又社恐,可以称之为“内耗之王”的李娟本人大相径庭的是,李娟的文字和作品完全看不到任何的内耗。因此,李娟称自己的作品正是自己和像自己一样内耗的人所需要的。因为写作是一种救赎,写作过程本身是一种思考、是矛盾的,写作对于李娟来说是反复的说服。李娟称:“我会怀疑自己的很多东西,但是我完全相信我自己的文字判断力”。


李娟一直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每天都会阅读。谈及阅读经历,李娟表示自己启蒙时因为和不识字的外婆在一起,所以什么类别的书都会读,就像是一块海绵在吸收不同的“养分”。但因为年幼没有形成判断力,所以在小时候李娟阅读了很多好书的同时也阅读了很多不好的书,李娟称:“阅读不好的书对我的影响特别不好,因为阅读了之后会在写作时进行模仿。但是阅读不好的书,相比于一直在阅读好书的人,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会让你形成对文字的判断力。当你的判断力形成以后,你的判断力会更加坚固。”


李娟生活中的乐趣来自于阅读和写作。李娟坦言道:“我承认自己的写作有了瓶颈期,我现在写作也可以写得像之前一样好,但是我不想和之前一样。我有勃勃的野心,迟迟不能动笔,是因为我在做准备、在阅读、在学习。并不是说所谓的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而是在做准备。因为我有巨大的写作的冲动,我不想依着自己的惯性去写作,不知道这是不是我自己才华将竭的借口,因为才华也是有生命力的,但是我在做准备。”


表达者的宿命就是被误解。李娟提到:“网络上对我的误解会让我比较痛苦,因为我是个作家,作家追求的是准确性,我会觉得是因为我自己表达的不准确让人误解。”


李娟强调在夏牧场、冬牧场这样最平凡、最底层的生活中,会拥有最大的快乐。生活本身就是多滋多味的,人的本能是追求快乐而非追求痛苦。在和哈萨克族朋友们的相处中,他们的纯粹和豁达带给李娟很大的影响和触动。


66c6a9ae651b7.png


董宇辉提到:“在电视上看到过剧版《我的阿勒泰》,但印象更深刻的是李娟的书。李娟很幽默,语言很轻巧,写得很灵活又带有很强烈的一种情感。这很难得,因为它会给人一种内心的向往,是一种遥远的乌托邦,是一个远离了尘嚣、远离了俗世、远离了痛苦和烦恼的一个地方。它可以让你见到旷野,带你走向森林、看到高山、闻到花香。对于我们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它是一次巨大的精神解放。”


66c6a9c84cd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