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严峻时刻已到来!
2024-01-14

|

1420
新的一年了。
经历了不确定的2023,活着已经是胜利。
对于企业来说,生意非常不好做;对于个人来说,工作和生存的重担,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生意、工作、生活,仿佛跟节气说好了,一同在过冬。
2024,可能会更不好过:

就在年底,一份红杉美国内部分享会的文件警告:最严峻时刻已到来。

不仅红杉预感到了危机,知名风投Light Speed也在一篇博文中提到,“过去十年的繁荣时代毫无疑问已经结束”。

面对严峻形势,务必调整好姿势应对。
冬天应该有冬天的活法,送大家三句话:

放一放,熬一熬,挤一挤。

01

放一放:慢下来,不折腾

要说最擅长过冬的企业家,非任正非莫属,他曾说过一句话:
做不成事不要老折腾组织,不要以为一折腾就灵。
说得真好。冬天,最害怕的就是折腾,一来二去把人折腾跑了,把事折腾黄了。

1、不折腾业务

有句话说得好,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
说的是历史上不会重复发生完全相同的两个事件,但是从大的视角来看,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结构、模式上的重复。
这就如同诗歌的押韵一样,具体的读音不一样,但是韵脚、节奏却极其类似。
比如,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具体诱因都不一样,但是背后的逻辑却相近,大概率是供求关系出现了问题。
如今,全世界正处在一个周期性的低谷时期。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说,2024年,像极了1929年。
1929年,正是美国大萧条开始之年。历史在这里不经意间押上了韵。
这个时候,最好就不要瞎折腾业务了,而是要收缩作战面。
我们很多的业务决策人,明明有很多项目已经烂尾了,却喜欢这里辟一个摊,那里创一个新,恨不得一天一个想法,两天一个方向。
唯独不屑于把现有业务做好,也不敢于去解决现有的问题。
到最后,钱折腾没了,时机也搭进去了,团队精疲力尽,业务却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请记住,冬天最大的智慧:保暖,贴膘。

2、不折腾人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客户、经营人才,最终还是经营人。
经营人的本质在于经营人性、经营人心,让人发挥价值,活得有尊严感。
尤其是在形势不好的时候,一切都不确定,唯有留住人才是唯一确定且正确的事。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最重要的就是保住了有生力量。
很多企业,越是形势不好,越是喜欢折腾人。
经营不利,只会怪员工没做好,没能力;
目标完不成,一级怪一级,锅也一层甩一层。
上面怪下面没想法,不团结,没执行力。下面抱怨上面没方向,没定力,不担责。
于是互相猜疑,上面变本加厉管控员工,早请示,晚汇报,卷PPT,打鸡血,表忠心,秀演技。
形式主义热热闹闹,内斗内耗轰轰烈烈,业务却稀稀拉拉,团队也七零八落。
本来形势不好,这么一折腾,连生力军也没了。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越是形势不好,越要用好人,请别把折腾当做KPI。
企业要想活得好:简单的人、简单的管理,简单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不折腾,体现的是一份对急功近利的克制,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理性。

02

熬一熬:扛过去,不放弃

艰难时刻,不折腾,但是也不能放弃。
你难,别人也难,拼的就是谁能熬过去。
熬过去了,你就出众,熬不过去,你就出局。

1、熬来机会

熬,是一种战略定力。
是看到了未来机会,信心笃定的主动选择。
很多的企业,从决策层到管理层,遇事都没有定力。
形势不好的时候,上上下下作鸟兽散。
他们只看得到困难,只爱惜自己的羽毛,只想风光无限做漂亮事。
从来不敢带领团队扛起来,做苦事,熬过去,最后自然没能等到机会降临。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人有两种主张:一种是盲目乐观的速胜论,另一种是悲观的失败论。
毛泽东则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持久战”思想,认为正确的选择是发挥中国相对日本在空间与“熬”的优势,以弱胜强赢得战争。
抗战的最终胜利,印证了毛泽东的战略远见。
机会都是熬出来的。
就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憔悴的老渔夫,即便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被人揶揄嘲笑,第85天他依然精神抖擞地划着小船出海。
每当他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激励自己:“它能熬多久,我就能熬多久。”
终于,在他的坚持下,成功捕到一条大鱼。
机会就像老人面前的大鱼,你熬一熬,以一种潜伏的姿态活着。
等到机会来临时,就只有你才能接住,就赢了。

2、熬出力量

熬,也是一种修炼。
就像林语堂所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一家企业,没熬过几个事,那就永远是一个“不过事”的水平。
很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形势好的时候喜欢瞎折腾,形势不好的时候又习惯性地不留人、不培养人。
最后既没有折腾出业务,又没有积蓄出核心力量。
要知道,困难时期熬得住,就是在修炼企业生存的核心能力,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任正非说,自己曾经常常半夜醒来,一想到每个月要发5个亿的工资,就直冒冷汗。
正是这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苦熬和担当,才让华为熬过一个又一个危机,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曾国藩说:“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熬,看似最笨的方法,实则在练最厚的内功。
熬过去,一切就都顺了。

03

挤一挤:拧出来,不嫌少

当下时刻,要有所不为,但也要有所为。
面对生存危机,要“放”,要“熬”,还要“挤”。
挤什么?挤生存空间。
同样的形势,有人看到危,就有人看到机。
凡事都要乐观,悲观者可能正确,但是乐观者才能成功。

1、用力“拧毛巾”

毛巾拧一拧,总会有水的,有水就能熬过去。
很多优秀的企业,都已经认清形势,开始拧毛巾,干毛巾也要拧出水来。
以前可花可不花的钱,现在坚决不花;
以前看不上的利润,现在拼了命也要拿下来。
前段时间有个事儿很火,辛巴的辛选集团,有个空降高管不出业绩,却乱花钱。
内部主播在大群和朋友圈对她“公开处刑”,说她“一年给公司多花好几个亿”“高薪招来一堆旧部”“拿几十万去蹭合影”......
最终,这位高管被迫辞职。
的确,不打粮食、不直接创造价值的人员,就应该好好拧一拧。
拧出来的水源,流向一线打仗的队伍,这才是正确的活法。


2、学会“抢面包屑”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机会。
以前,野蛮生长,流量充沛,随便挥一锄头,就能挖出一箩筐粮食。
现在,必须要转变思维,精打细算,去寻找散落在地上的面包屑。
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机会,细碎,微小,利薄,但是能让你活下来。
抢面包屑,要有蚁群思维,团体作战,四处寻找。
虽然每一只蚂蚁所携带的食物微乎其微,但是每一次都倾巢而动,每一只都直接打粮食,积少成多,整个蚁群就能活下来。
这个时候,千万别嫌少,别嫌慢,能找到食物,就能渡过冬天。
总之,2024,最严峻的时刻已经到来,务必调整好姿势应对:放一放,慢下来,不折腾;熬一熬,扛过去,不放弃;挤一挤,拧出来,不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