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9日晚,工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就网民反映的金条内部有杂质问题作出回应。该行表示,已与客户取得联系,并安排相关金条生产厂家进行现场核实,未发现明显异常情况。经专业机构检测,金条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疑似杂质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经专业清洗已脱落。
一位金饰加工企业负责人指出,金条出现“疑似杂质”或因剪开过火检测时焊药燃烧不充分或剪刀铁锈所致,不影响金条品质。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反映自己在银行购买的金条内部有杂质,引发市场关注。
5月9日晚,工行上海市嘉定支行表示,该行高度重视此事,已与客户取得联系,安排相关金条生产厂家进行了现场核实,未发现明显异常情况。此后,经与客户协商一致,上述两款金条送至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进行质量检测。送检、领取检测报告环节,均由上海市嘉定公证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
“经检测,两款金条检测报告均记载检测结论: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经上述质检机构以专业方式清洗,疑似杂质已脱落,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以上结论均获客户认可。”工行上海嘉定支行表示。
一位金饰加工企业负责人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金条之所以出现疑似杂质,很可能是金条剪开过火检测时,相关焊药燃烧不充分,导致金条沾上残留的碳末,令金条看起来发黑。此外,在金条出售后,消费者剪开金条时所用的剪刀若存在一些铁锈被金条沾上,也会令金条内部看起来存在“疑似杂质”。但通过专业清洗,这些碳末或铁锈得到清除,金条就会恢复原有色调与品质,不会对金条克重产生影响。
他还表示,目前银行销售的金条都是委托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大型黄金精炼厂加工生产,这些精炼厂都获得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的“可提供标准金锭企业认证”,不会存在金条掺假问题。
“但是,广大投资者仍不能对金饰掺假现象掉以轻心。”这位金饰加工企业负责人指出。若消费者发现某些卖家给出的金饰品黄金每克价格低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易价格(即黄金原料成本),就要留意相关金饰品是否存在掺假风险。尤其是在金饰品电商销售日益兴起的趋势下,若个别电商卖家打着促销导流等名义以低于黄金原料成本的价格销售金饰品,民众务必要提高警惕。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近年金价迭创新高,但民众切莫“贪小便宜”——前往一些未必靠谱的渠道采购金饰品,因为这些渠道的金饰品品质未必可靠。所以投资者还需前往正规的、具有市场可信度的品牌金店或银行购买实物黄金。
金条剪开过火检测时易沾上“异物” 多举措验证金条品质
记者获悉,黄金饰品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四大流程:首先是精炼,即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金矿的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金;其次是铸造,即将纯净的黄金液体倒入特定的模具,冷却后形成各种形状的金制品;第三是拉丝,将金制品制成细丝,用于制作黄金首饰的链条等部分;第四是镶嵌,即将黄金与宝石、珍珠等结合,制成精美的珠宝饰品。
如今,随着古法金、硬足金与3D硬金等金饰品兴起,黄金饰品的制作工艺日益多样化。不过,金条的制作工艺,主要以精炼与铸造两道工序为主。
上述金饰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银行销售的金条,都是委托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大型黄金精炼厂加工生产。因此相关金条的铸造过程相当合规,不会出现所谓掺假状况。
他告诉记者,所谓黄金掺假,主要是个别中小型金饰加工企业会在金饰品掺入钨、铱等廉价金属,由于钨、铱的密度与黄金相近,因此它们被掺入金饰品后,不易被察觉。但此举令这些金饰加工企业获得额外的不当利润。
他表示,要甄别金饰品或金条是否掺假,并非难事。目前市场已有多项甄别金饰品是否掺假的办法。比如肉眼观察,比如高纯度的金饰品色调偏深,呈现明亮的金黄色,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但掺假的金饰品色调显得暗淡无光,或过度呈现不自然的鲜艳;若消费者觉得肉眼观察难度较大,可以找到专业的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使用硝酸测试黄金,即在金饰品某些部位滴上一滴硝酸,若黄金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黄金货真价实,反之若金饰品表面出现变色现象,很可能是掺入其他金属物质。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将金饰品交给专业机构,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专业仪器,快速准确鉴定金饰品的黄金含量与纯度。
“据我所知,目前银行销售的金条几乎很难掺假。因为金条销售前,需通过多道质检工序,包括交易所质检,第三方专业机构抽检与银行复检三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发现金条品质出现问题,相关金条加工生产企业就可能面临重罚或吊销资质。”这位金饰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他看来,某些金条之所以出现“疑似杂质”,往往是因为金条在销售后,有人会将剪开金条进行过火,作为检验黄金纯度的一种方式。但在这个过程,若焊药燃烧不充分导致碳末被金条沾上,就可能出现金条内部“发黑”现象,容易被误以为金条掺入疑似杂质。与此同时,消费者将金条剪开时,若使用的剪刀存在铁锈,一旦被金条沾上,也会令金条内部看起来存在“异物”。但它们都不会影响金条品质,且通过专业清洗,相关碳末与铁锈去除后,金条就会恢复原有色调与品质。
每克金价定价低于“黄金原料成本” 消费者需警惕金饰品掺假风险
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金价持续走高,若消费者发现购买的黄金饰品每克黄金价格低于“黄金原料成本”,就要留意金饰品掺假风险。
上述金饰加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5月12日当天,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午盘价格为766.27元/克,若消费者在当天所购买的金饰品每克黄金价格低于这个数字,就要警惕金饰品品质。尤其是在黄金电商销售日益兴起的情况下,部分电商卖家会以促销引流为名,以低于黄金原料价格出售金饰品;此外部分四五线城市中小金店也会以“各类促销”名义,将金饰品每克黄金售价压低至黄金原料成本以下。但这背后,不排除是一些中小金饰加工企业在金饰品掺入钨、铱等廉价金属谋取不当利益。
他表示,若消费者遇到这类状况,不妨将相关金饰品拿到专业鉴定机构检测金饰品成色与纯度。但规避金饰品掺假风险的最好办法,是不要“贪小便宜”。
记者注意到,随着去年金价持续上涨,“金包银”产品悄然增多,受到部分消费者的关注。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向记者表示:“首先,我们不认为金包银产品属于金饰品,它存在一些信息混淆;其次,尽管市场有人认为金包银产品可以平替金饰品,但我们觉得这完全是不沾边的事。第三,国家相关部门无法对金包银产品进行质量检测,难以证明黄金的厚度。”
在他看来,尽管金价高企影响部分消费者的金饰品购买意愿,但金饰加工企业可以推广硬足金产品,因为2克重的硬足金看起来像是6克重的金饰,既能解决民众的购金预算问题,又令金饰在设计和质感上看起来具有更好的展现力,而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制造。
“金饰品市场良性稳健发展的前提,是金饰品制造企业要给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好产品,而不是使用模棱两可、说不清楚、容易引发巨大争议的产品。目前,大部分正规经营的金饰品行业经营者都不认为金包银产品是合适的解决办法。”王立新强调说。
2025-05
132025-05
132025-05
132025-0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