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在国际形势异常复杂、整体经济不容乐观的情况之下,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不仅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还创造了126万亿元的GDP规模,实现了5.2%的增速。
虽然从官方数据来看,这份成绩单还是不错的,但是老百姓对经济发展体感欠佳也是客观事实,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毕竟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无论是房股价值还是大家的收入水平,均未能实现有效增长,因此大家也都在期盼着2024年整体的经济形态能一改颓势、焕发新的生机。
当然从近期高层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显然已经开始为此布局了!1月份的降准降息、房地产调控下放等一系列重磅利好已经出台,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准确来说,这些政策的能量都不小,如果顺利落地,必然会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震动效应。另外央行行长在发布会上还强调了要“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这个意思也很明确,即价格要稳定、要回升,资产负增长是不行的,言外之意就是,后续的货币政策会重点考虑价格问题,必要时也可能会以此来刺激通胀。
事实上,这就与我之前跟大家强调的发钱救市逻辑相吻合了,毕竟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刺激经济、才能产生价值,这也就是我之前跟大家详细分析的提高货币乘数问题。如果钱一直处在偏通缩的环境之下,大家都热衷于去囤钱了,不仅内需更难拉起来,同时还会导致社会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无论是对企业发展、就业环境,还是对我们房市、股市的价值来说,都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预判,今年无论再打出什么样的政策组合拳,强化大家的通胀预期、将物价指数拉回正数的基调大概率是不会变了,当然这也是决定本轮救市成败的关键一步!
我们结合目前本轮救市的政策来看,关于提高货币乘数的举措,实际上也有不少了,例如近期的1万亿流动性,以及之前的PSL、地产回购,加上现在央妈要求信贷投放不仅要关注GDP更要关注物价等等,如果这些政策能够顺利落地,那最晚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我们就可以看到物价方面的变化。而如果在3-4月份能够再来一波降息助力的话,那大概率更会彻底改变大家的通胀预期。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适度通胀是救市的良药。就像在过去的三年里,美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支撑了家庭资产负债表,并不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才让其经济即便是在整个大环境都相对低迷的时期也能保持一定的韧性。现在我们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推动温和再通胀就是今年中国经济回升的强大动力,而且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如果物价持续低迷,未来解决问题的成本只会更高。对于A股市场也一样,如果继续跌下去,后续需要的救市资金也只会更多。
而如果我们的再通胀策略成功,那结局就完全不同了!大家持有货币的成本开始上升,货币的购买力持续缩水,跑输通胀的压力逐渐超过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情形之下大家会做出何种选择,实际是毫无悬念的!如此一来,不仅货币乘数会走强,国内的悲观情绪也会一扫而光。
当然这里还有个问题需要注意,我们看到美国、印度等经济体在通胀起来之后,基本都是顺势开启了“工资-通胀”这种螺旋强化模式,即通胀开启——货币贬值——员工加薪,循环形成以后通胀问题就会变得十分顽固。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应对之策,例如在提升工资方面不妨先从最低保障工资方面入手,务必要通过温和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行等等。当整体物价指数开始回暖、企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之后,相信后续市场经济就会自发的来调整大家的收入,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主要就是我们政策在最开始时,一定要控制好介入的尺度问题。
总的来看,只有这次我们的货币乘数能起来,那国内总需求的增加才有希望,才会有之后一系列的向好发展,到时候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包括每一个家庭。
当然我们如果从长远来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未到来之前,紧日子终究还是要过的,但不是现在。眼下只有先把经济拉起来,让大家的工作、收入有保障才是最关键的。毕竟天大地大,老百姓有饭吃比什么都大,企业有活干、有钱赚才是一切的根本!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事实上现在启动再通胀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从近期高层的政策方向来看,信号也比较清晰。2024年经济的整体基调就是这样,大家一定要看清形势,根据政策动向来安排好自己的消费和投资。
下一步如果再通胀启动,那就意味着真正优质的投资标的的弹性会更大,这时候大家手中的优质筹码就会产生可观的财富效应了。此外,后续楼市的利好政策逐步落地之后,楼市中那些含金量高的优质投资标的也会提前出现流动性的恢复,进而逐步带动价格修复,关于楼市的相关分析请点击《》查看。
总而言之,对当下的中国而言,逐步让通胀适度回归已经是大势所趋,哪怕速度更慢一些、进程更柔和一些,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愁经济起不来。由此来看,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而言,命运的齿轮也将开始新一轮的转动,大家可以提前进行布局和准备了!当然,所有的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在顺应趋势的同时,也必须时刻关注政策动向,注意提防风险!
2025-08
122025-08
122025-08
122025-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