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晨的海面上,一架救援直升机接到紧急任务后迅速升空。在它飞行的背后,温州空管站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坐标数据——“低空飞行计划处理系统”自动识别航线合规性,将原本30分钟的审核流程压缩到12分钟。
审核效率提升150%的背后,是东海遇险者生命通道的加速打通。
这只是中国低空经济爆发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当无人机物流、空中出租车、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面前:谁来统筹这片新蓝海?

资料来源北京智翔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整理。智翔航空:无人机飞手培训、无人机销售、民航施工资质办理、航空商务服务、航空运营支持服务 电话:18610251711
一、顶层设计破局:终结“九龙治水”时代
“过去低空领域的管理,就像一条大河被分成三段治理,各管一段却难顾全局。”一位民航专家如此形容改革前的局面。2025年7月4日,民航局一纸通知宣告新时代来临——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一举整合原通用航空组、无人机管理组、低空经济促进组三大职能板块。
此次改革直指痛点:适航标准不统一导致企业重复认证、空域协调低效引发飞行冲突、监管责任不明埋下安全隐患。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治理告别“九龙治水”,迎来“全国一盘棋”的新阶段。
高规格配置彰显国家决心。由民航局局长宋志勇亲自挂帅组长,四位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囊括总飞行师、总工程师及14个核心司局负责人。
如此“顶配阵容”在民航局历史上罕见,足见发展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级任务。
在领导小组架构下,更具突破性的是设立“低空办”并实行集中办公机制。从各部门抽调的精锐力量常驻空管办,打破传统部门壁垒。当企业提交eVTOL适航申请时,再也不需要辗转于多个司局——适航司、飞标司、空管办代表坐在同一间办公室协同审批。
二、三箭齐发:构建低空经济核心支柱
领导小组一成立便锁定三大攻坚方向,如同为低空经济搭建起稳固的“铁三角”支撑体系。
适航审定体系革新是激活产业的第一把钥匙。针对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适航管理组正制定统一审定标准,建立创新航空器适航通道。
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凯瑞鸥”已率先拿下三证,产品上市周期缩短40%。军民两用技术转化通道的开启,更让贵州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爆发机遇。
空域管理智能化革命正在上演。在温州空管站,新研发的低空飞行计划处理系统将空域审核效率提升150%。这套系统实现四大核心功能可视化:申请作业范围、批复范围、情报区边界、危险区域在地图上叠加显示,风险识别从“人工比对”升级为“秒级预警”。
更宏大的布局是全国性低空智联平台建设。该系统采用G-DGGS空域网格编码技术,将空域切割为亿级可溯源单元,支持万架无人机秒级同步调度。贵州省已明确2027年建成全省低空智能网联系统,构建“空中高速公路网”。
安全监管新范式突破传统桎梏。安全管理组推动的央地联防机制已在灌南无人机试飞基地落地,该基地通过民航局验收成为区域安全样板。通过融合5G-A通感、AI识别技术,连云港建立的防控系统可精准识别“黑飞”无人机,处置效率提升80%。

三、全国一盘棋:政策落地按下加速键
随着领导小组的成立,地方政府闻风而动,低空经济建设进入实操阶段。
央地协同机制迅速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各地方管理局成立对应机构,配强力量对接国家战略。就在今日(8月18日),贵州省率先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空域划设、物流节点建设等47项具体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在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三市无人机物流航线“珠海-广州”已开通,运输时间缩短60%。贵州省正全面推进“垂直起降点进景区”计划,在黄果树、荔波等景区布局起降设施,打造“低空+旅游”新模式。
应用场景突破层出不穷。峰飞eVTOL完成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150公里航程仅用58分钟;亿航无人机实现生鲜跨城配送;深圳试点空中观光航线,游客可鸟瞰大湾区夜景。这些场景验证背后,是政策重心从文件制定转向航线开通、场景落地的深刻转变。

四、地方实践:低空经济的“先锋试验场”
当顶层设计遇见地方创新,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低空经济实践样本。
灌南模式打造无人机产业生态圈。8月13日,华东地区首个专业无人机试飞基地在江苏灌南获批运行。这个集研发测试、适航认证、飞手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正探索“智慧监管—精准运营—增值服务”的全链条模式。基地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深化无人机与农业植保、城市治理的融合,让低空经济扎根实体经济。”
温州智慧空管树立行业标杆。面对暴增的飞行计划审核压力,温州空管站自主研发的系统在紧急救援中大显身手。当东海救助局提交救援坐标后,系统瞬间完成空域合规性分析,为生命救援抢出黄金18分钟。这套系统现已开放给通航企业使用,企业报备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
贵州山地特色开辟新赛道。依托复杂地形和军工基础,贵州计划打造“低空+山区物流”网络,破解山地物流难题。在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在遵义,动力电池企业正布局eVTOL专用电池生产线。到2027年,贵州将建成覆盖全省的低空智联网络,成为山地低空经济典范。

五、万亿赛道:低空经济重塑未来生活
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松绑,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产业爆发前夜的数据令人振奋。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其中无人机物流、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极。企业布局呈现四大主线:万丰奥威等聚焦整机制造;中兴通讯等技术商发力空管系统;中信海直构建物流网络;东信和平开发“飞行宝”安全方案。
城市生活变革悄然发生。清晨上班族手机预约eVTOL“空中出租车”,8分钟穿越拥堵城区;午间医院急需的移植器官通过无人机冷链送达;傍晚游客乘坐观光直升机鸟瞰城市夜景——这些场景正在深圳、广州试点推进。
安全与挑战仍需警惕。空域开放不足仍是最大瓶颈,深圳无人机物流企业反映:“现有适飞空域仅占规划面积的30%。”配套网络缺失也制约商业化,大型物流无人机起降点覆盖率不足15%。随着《低空安防蓝皮书》发布,全域感知技术研发已成当务之急。
深圳无人机物流企业负责人站在楼顶起降平台,指着远处闪烁的导航灯感叹:“三年前这里还是禁飞区,现在每晚有200架次无人机往返运输医疗物资。”
随着贵州省今日发布低空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全国已有17个省份启动专项规划。技术迭代从未停止,电池能量密度每年提升8%,自动驾驶算法经历百万架次验证。
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正在这片曾被严格管制的空域中徐徐展开。
2025-08
212025-08
212025-08
212025-0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