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的今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离开了我们
8000多个日日夜夜
他用自己生命的近三分之一的时光
在世界天文史上
镌刻下新的中国高度
南老,我们想您了!

资料照片:南仁东

他作为高考理科状元
考入清华
1963年秋天
凭借优异成绩考得
吉林省理科状元的南仁东
成为清华大学
无线电电子学系的一名学生
本想修习建筑学的他
由此开启电真空器件
和超高频技术领域的学习

南仁东的清华大学学生证

南仁东的本科毕业证书

南仁东(右二)与同学在清华二校门前
与南仁东既是同班同学
也是至交好友的黄金生记得
不管多难的数理方程习题
南仁东总是最先答完
不管多复杂的机械制图
他都能“徒手画出漂亮的图形”
清华校史馆如今陈列着一套圆规
正是南仁东1965年参加学校绘图竞赛
获得一等奖时拿到的奖品
外语主修俄文的南仁东
为精进英文水平
常揣着英文词典默背
背会一页就撕下一页
持之以恒的知识积累
为他走向国际学术舞台打下基础

南仁东1965年参加清华大学绘图竞赛获得的奖品


南仁东在清华读书期间的课堂笔记首次公开。清华大学供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青年时代的南仁东
性格活泼、多才多艺
他钟情绘画
喜欢给同学们画卡通像
他喜欢写诗
曾将近百首诗歌集结成册
他还热衷摄影
在宿舍搭起简易暗室洗照片
他长于体育
每天下午四点半
都从清华园跑到颐和园
寒来暑往,几乎不曾间断

近日,南仁东在清华大学期间的部分画作首次公开。这是南仁东手绘的清华大礼堂画作。清华大学供图
上世纪90年代初
就是为了这句话
年近半百的南仁东
开始了漫长的FAST工程选址工作
他拄着竹竿
喝浑水、吃冷干粮
冒着生命危险
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洼地
甚至有一次

南仁东(左三)与工程技术人员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展。(2014年12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11年
南仁东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
可他却没有一次向困难低头

“如果有一点瑕疵
我们对不起国家”
2015年
70岁的南仁东被确诊肺癌
手术结束后三个多月
放心不下“天眼”的他忍着病痛
义无反顾地返回施工现场
当时的南仁东声带受损
说话已经十分吃力了
可他依旧沙哑着声音
一字一顿地认真询问着、讲解着

南仁东(左二)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指导反射面单元拼装工作(2015年11月25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他说
“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
我们对不起国家
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
2016年9月25日
FAST主体结构落成
2016年9月25日,南仁东在FAST工程落成启用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2017年9月15日
南仁东告别了人世
但他倾注心血铸就的观天巨眼
已稳稳立在黔南山坳
仅仅二十余天后的10月10日
FAST首次捕捉到
来自宇宙深处的脉冲星信号
实现属于它的“零的突破”
这声跨越亿万光年的回响
是它献给世界的科学礼赞
亦是对南仁东毕生坚守的深沉告慰

探触星际旷野的FAST
2018年秋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将第79694号小行星命名为
“南仁东星”
2025年秋
八年级语文教材新增课文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南仁东的“追星”足迹
将在一次次仰望与讲述中
被时时铭记
八年已过
今天,让我们再呼唤一声
“南老!”
也许会有星光从银河深处传来——
那是他的回应
轻快、明亮
永不熄灭
来源:综合清华大学、新华网、CCTV国家记忆
本期编辑:李娜、林帆
2025-09
152025-09
152025-09
152025-0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