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智翔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民航施工资质办理、无人机运营许可证办理、无人机飞手培训、无人机销售、航空商务服务、航空运营支持服务 电话:13488839388 13241789110 18610251711
如果你刷到过城市上空试飞的电动飞行器,或是在景区看到过载人观光的低空航线,别以为这只是科技噱头,那个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专门设司监管的低空经济,已经悄悄从纸面上的新赛道,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2025年它的市场规模要冲1.5万亿,2035年更是剑指3.5万亿,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飞起来的经济”到底和我们有啥关系,又为啥值得关注。
先搞懂:国家为啥这么看重低空经济?两件事定下确定性
很多新兴产业火一阵就没了,但低空经济不一样,它的分量是国家用实际行动砸出来的,两件事尤其关键:第一件是2024年它首次走进《政府工作报告》,当时被明确定为新增长引擎;到了2025年,表述直接变成培育壮大——这可不是文字游戏,就像养孩子,从“试着养”到“好好养”,背后是产业已经度过了“摸索期”,要往规模化走了。
第二件更重磅,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别小看这个“司”,它和发改委里管产业、管高科技的部门平级,要知道,连覆盖所有“未来产业”的机构也才是个“处级单位”。国家给低空经济这么高的行政规格,其实就是在说:这不是短期炒作,是要长期做、认真做的大事。
政策一落地,地方比咱们还积极。30多个省份把它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2个省拿出了详细的行动方案,40个城市直接下场布局——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抢着建低空枢纽,苏州、合肥靠产业基础盯着飞行器制造,就连桂林、海口也想靠低空旅游吸引游客。你看,从长三角到大湾区,从产业强市到旅游城市,大家都在抢这个机会,足以说明它不是虚的。
再看清:它不只是“飞上天”,更是在解决咱们身边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低空经济不就是造飞机、搞飞行吗?和我们普通人有啥关系?其实它的作用比你想的更实在,本质上是在帮国家解决4个“老大难”问题,每一个都和我们的生活、工作挂钩:
比如它能当“效率加速器”。现在农村用无人机植保,比人工快10倍;山区应急救援,低空飞行器能第一时间把物资送进去;以后城市里送急件、生鲜,或许不用再等快递小哥堵车,无人机直接从天上送上门——这些不是科幻,已经在部分城市试点了。
再比如它能帮产业“反内卷”。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卷得厉害,很多车企、电池厂都在找新出路,而低空经济里的“电动飞行器”,正好需要这些技术。相当于国家给新能源产业开了个“新窗口”,既能保住咱们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还能创造更多高薪岗位——2025年前5个月,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就新注册了1.17万家,同比涨了220%,这些企业招的工程师、运营员,说不定就是未来的“香饽饽”职业。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它还是“新的快乐来源”。国家已经明确要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以后周末去景区,除了爬山看水,还能坐低空观光车俯瞰全景;喜欢刺激的朋友,或许能体验低空跳伞、飞行营地——这些新消费场景,其实就是在帮我们把“休闲时光”过得更丰富。
最后聊:想“飞”得稳,还得迈过这三道坎
当然,低空经济现在还不是“遍地黄金”,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要想跑起来,得先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电池不够用”。现在新能源车的电池,装在电动飞行器上根本飞不远,至少得把能量密度翻一倍,不然飞行器只能当“短途玩具”,没法真正服务大众。不过好消息是,很多电池厂商已经在攻关了,这一步早晚会突破。
其次是“没地方起降”。新能源车能走现成的马路,能在加油站加电,但低空飞行器不一样,得建专门的通用机场、起降场,还得协调空域——毕竟天上的“路”不像地上那么好管,涉及多个部门配合,这需要时间慢慢搭起“低空交通网”。
最后是“场景不够多”。现在低空经济主要用在农林、救援这些专业领域,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少。以后得有更多像“低空通勤”“城市观光”这样的消费场景,让大家觉得“我需要它”,产业才能真正火起来。
其实回看过去,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新能源汽车,一开始都有人觉得“离自己太远”,但等真正普及了,才发现早就错过了机会。低空经济现在就是这样一个阶段:它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已经在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也不是没有风险,但国家政策托底、市场需求推动,长期来看,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看完低空经济的大趋势,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不同城市到底在聚焦什么?自己如果想入行、找机会,该盯哪些城市?下面这份清单,把40个重点城市的核心方向归为3类,帮你快速看清各地的“发力点”。
第一类: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做“低空枢纽”,定规则、搭平台
作为全国经济和科技中心,一线城市不盯着“造飞机”,而是抢占“顶层资源”,相当于给全国低空经济“定调子、搭框架”:
北京:重点建“低空管理平台”。比如研发空域调度系统、制定低空飞行规则,同时聚焦无人机物流(比如在郊区试点生鲜、急件空中配送),走“技术+规则”双引领路线。
上海:主打“城市低空服务场景”。比如在浦东试点“低空通勤”(从机场到市区的短途飞行)、在迪士尼周边推“低空观光”,同时吸引国内外飞行器企业设研发中心,走“场景先行+总部经济”路线。
深圳:靠“产业链优势”发力。一边培育本土无人机企业(比如大疆),一边建“低空交通基础设施”(比如低空起降场、无人机检测中心),走“制造+基建”双驱动路线。
广州:结合“大湾区枢纽”定位。重点做“跨城低空网络”,比如打通广州到珠海、佛山的低空航线,试点“城际低空旅游”“跨城物流配送”,走“区域联动”路线。
第二类:产业基础好的城市(苏州、合肥、成都、重庆、武汉)——抓“硬核制造”,造设备、供技术
这类城市本身有高端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不跟一线城市抢“规则权”,而是聚焦“低空经济的硬件和技术”,相当于产业链的“供血者”:
苏州:依托新能源产业优势,主攻电动飞行器的电池和零部件。比如和电池厂商合作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同时做飞行器的轻量化机身制造。
合肥:靠科创和汽车产业跨界。吸引车企转型做飞行器(比如蔚来布局低空出行),同时联合高校研发飞行器控制系统,走“汽车+低空”融合路线。
成都&重庆:重点做通用航空制造。比如重庆造小型直升机、成都做无人机发动机,同时试点“山区低空救援”“农林植保”,用场景反推制造升级。
武汉:依托光电子产业,主攻低空通信和导航技术。比如研发无人机的精准定位系统、低空网络信号覆盖设备,解决“飞行器飞得稳、联得上”的问题。
第三类: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桂林、海口、三亚、丽江)——玩“场景创新”,做服务、引消费
这类城市没有制造基础,却把“风景”变成了低空经济的核心优势,主打“让普通人花钱体验低空服务”,是低空消费的“试验场”:
桂林:推出“漓江低空观光”。游客可坐小型观光机俯瞰漓江山水,同时试点“低空漂流航线”(从阳朔到兴坪的短途飞行),把“山水旅游”升级成“空中体验”。
海口&三亚:结合海岛特色,做海上低空旅游。比如从海口飞到文昌看火箭发射、从三亚飞到蜈支洲岛,同时布局“低空运动”,比如低空跳伞、热气球体验,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丽江:依托高原风光,推“雪山低空观光”。同时试点“低空通勤”(从丽江机场飞到古城周边),解决游客“最后一段路”的交通问题,把低空服务融入旅游全流程。
2025-10
162025-10
162025-10
162025-1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