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两家即将吸收合并
2025-08-28

|

1006

大家好,上证太疯狂了,已经冲到3848,尾盘回落收了十字星。这里往上冲的时候大家要保持一份冷静,哪天会出现单日较大回调。牛市的急跌也是挺吓人的,不要追高。


最近发现不少朋友买了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今天就把两家的情况分析一下。


2025年5月25日,两家发布吸收合并公告,停牌。6月9日,签署换股吸收合并协议并复牌,换股比例0.5525:1。交易尚在推进,最终吸收合并后,中科曙光会注销,换股成为海光信息。



  • 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先说一下两家公司的股权关联关系,中科曙光是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旗下公司,2014年中科曙光把芯片业务剥离成立海光信息,引入AMD技术授权,2022年海光信息分拆上市,中国曙光仍持有27.96%的股权。也就是说,这两家原本就是一家,中科曙光把海光信息分拆上市以后,现在要被海光给吸收合并了。


接下来看一家两家公司的产品情况


中科曙光的核心产品主要有高性能计算与服务器(GPU/DCU服务器、液冷AI工作站、电算超节点机柜)、存储系统(集中式全闪、分布式全闪、液冷存储),另外还有市场非常看好的液冷技术,第三代C8000液冷方案2025年全面落地,有望大幅提升相关业务毛利率。

海光信息的核心产品包括CPU和DCU,CPU面向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设备,覆盖从高端服务器到边缘计算的多样化需求。DCU基于GPGPU架构的AI加速芯片,兼容“类CUDA”环境,专注高性能计算与AI推理/训练。深算三号(研发中)目标算力200 TFLOPS(FP32),采用5nm工艺。应用场景:国家级超算中心(如郑州中心)、金融风控、智能制造等。


可以看出,中科曙光深耕服务器、超算系统及算力服务,海光信息专注高端CPU和DCU芯片设计,其产品(如深算系列DCU)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的70%。合并后形成“芯片设计→整机制造→算力服务”的垂直闭环。


海光信息的芯片通过中科曙光的服务器渠道实现商业化,而中科曙光的液冷技术、云计算平台可优化芯片性能。双方技术团队深度交叉,管理层亦存在交叉任职。中科曙光也是海光信息芯片的核心客户。



  • 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中科曙光:

自从2019年开始,营收从2019年的95亿增长到2024年131亿,维持低速增长。净利润增速比较明显,从2019年5.9亿增长至19.1亿。但是2024年营收出现了下滑8.4%,净利润微增4.1%。


2024年营收131亿,净利19亿,扣非净利13.7亿。毛利29%,净利率15%。


2025年H1营收58亿,净利8.1亿。营收同比增长2.5%,净利同比增长9.8%。

海光信息:

2018年成立,成立当年营收4825万,2019年开始营收飞速增长,从3.8亿增长到2024年91.6亿。营收增长22倍,可以说是六年高光时刻。
2024年营收91.6亿,净利19.3亿,扣非净利18.1亿。毛利53%,净利29%。
2025年H1营收54.6亿,净利12亿。营收同比增长45%,净利同比增长40%。
非常明显的,中科曙光已经进入瓶颈期,而海光信息还处于高速发展期。海光信息的毛利和净利要远高于中科曙光。预计2025年,海光的营收就基本跟中科曙光持平,将来的收入还会超过中科。因此,本次合并由海光吸收中科,还是合理的。两家合并后的收入预计超过220亿。

  • 估值合理性分析


中科曙光:市值1336亿,ps10倍,pe91倍。
海光信息:市值4584亿,ps30倍,pe190倍。
两家公司的估值合并起来接近6000亿,成为巨无霸半导体芯片算力公司。相对于合并后的220亿的收入,假设20%净利,44亿的净利来看,这个估值,可以说充分给足了AI的溢价。估值的推升还是需要收入和利润来匹配,否则迟早会回归均值。持有的朋友在适当的时候要落袋为安。